義工 Volunteer
/探訪者可以包括朋友或自願工作者,在很多方面,他們可以同樣幫助病人和家屬。但因為他們的性質不同,他們的協助能力和方法有些獨特性的不同。
最常見病者的抱怨是寂寞、難過、憂鬱和煩燥。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放下所有工作,坐在病人旁邊,握著病人的手,聆聽及支持他。不一定要說些什麼話,沒話說便不說,聽其自然好了。但家屬很多時沒有時間精力這樣做。
自願工作者(或稱為義工)是照顧臨終病人團隊的主要成員,他們來自不同背境、性別和年紀。他們在提供服務前曾經受訓一段時期,然後跟隨有經驗的義工一段時期才開始獨立服務。他們有些是自己曾經患過癌症或是病者家屬,曾經照顧臨終病人,對病者和家屬的身心靈難題是很比較清楚明白的。因為受過訓練,他們亦清楚他們的角色和責任。
他們可以不計酬勞地去付出勞力,不怕被批評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無條件地去愛。曾經被病魔威脅過的人更懂得去照顧和支持病人。他們走過同樣的道路,在路上曾經拋棄過得多無需要的心靈重担之後,便更能提著燈,幫助同樣遭遇的人上路。
角色和責任
幫助照顧病者,讓家屬能夠休息一下,和朋友敍敍,買些東西,離開一下有長期壓力的地方,放鬆一下,充充電,再面對挑戰。有時病者晚間情況不穩定,令照顧者不能入睡,當義工倍伴病者數小時時,照顧者可以安心睡一下,再應付另一個煩忙的晚上。有些義工機構可以安排晚間照顧病者,令家屬可以在一天的煩勞後好好睡一晚。
這些義工通常是病者的傾訢對象,尤期是當主題牽涉家屬,不適合和家屬討論。他們亦會是家屬的傾訢對象,給家屬各種支持。當然他們懂得避免靠向某一方或引起是是非非。
在澳洲,如果經過政府評估,認為足夠資格,可以接受家庭照顧福利。政府會津貼工人上門家居服務。這些人員是從社區福利服務機構派來,他們受過訓練,可以代勞購買東西,做些簡單家務如清潔洗熨衣服和煮食,可以接載病者去醫院作治療或看醫生。但他們不會為病者作人身接觸如洗澡或便後清洗等。病人須要支付不多的金錢酬勞。他們亦根據病人和家屬的情況評估,批準每星期服務多長時間,固定在某一日和某時到來。因為每一服務員要定時服務幾個病人,不能夠隨便更換時間。如果病人有一些不常規的醫療安排或家屬有些突發事故,不能照顧病人,義工便派用場。
他們可以代勞購買東西,做些簡單家務如清潔洗熨衣服和煮食,但他們不會為病者作人身接觸如洗澡或便後清洗等。這些通常由家屬或䕶士處理。
這些義工通常是由一些宗教或非宗教志願團體或寧養院派出,有保險保障。他們經過警察部門查證過,沒有犯罪記錄,尤其是沒有對小童有害。
雖然如此,在澳洲,很多人都為孩子安全著想,不想陌生人幫助看顧孩子,如家中有孩子,最好幫助他們其他事務,讓家屬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他們亦可以接載病者去醫院作治療或看醫生。代填寫表格、寫信、解釋、幫助和團隊成員溝通。除一些簡單翻譯外,如有涉及法律財政等重要文件,最好由有翻譯資格人士代為翻譯,以免出錯而負責任。有大問題時,支持病者和家屬。在病人死後,支持未亡人。
在服務的使命方面,祇需要做好,不需要多,不需要做大事,祇要存有服侍的心。凡可以做的都盡力去做,只要能夠設法滿足病人的需求,就已經足夠。管他是給病人輕輕一聲問候,或是遞上一杯清茶,只要是病人需要的,我相信對他來說,已經意義很大,大家都樂意去做。
你要明白你:
不是超人-有很多人,尤其是初做義工者,滿腔熱血,坐言起行,沒有挫敗心理準備和受傷害經驗。所有義工需要知道自己是容易在肉體和心靈上受傷害,要有自知之明(self-awareness),自知能力限度,自己的弱點何在。願意接受自己的有限,凡事不可逞强,知道何時何處找幫助,在需要時要接受別人幫助,避免身心受創傷(或 burnt out)。
在病者死後,不可逞强若無其事,必需要有適當的哀悼。在病人死前或死後,最好定時和有經驗的義工或心理導員討論個案和你自己的感受(supervision或debriefing)。尤其是在病人死後,你可能感到悲慟,需要哀悼。如果心靈還未回覆,最好不要接受新任務,以免對自己和新病人有傷害。
為幫助你有自知之明,在未正式成為義工之前,試想一下以下問題:
試想一下你印像最深刻的一個死亡,你感覺怎樣?你對死亡的態度。你為甚麼想做義務探訪者(動機)?你比較喜歡照顧病人或支持家屬?為甚麼?你不喜歡照顧那一類的病人?為甚麼?(參考本網站另一文「怎樣協助病者和家屬」內所討論有關探訪前的預備)
不是殉道者-義工必須有多餘時間才去幫助別人,不可以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的收入和家庭的福利。
不是慈善家-不要捐款相助,不要令病者和家屬感到欠人情。
不是醫生-不可介紹病人買藥或介紹找醫生。
不是護士-不可替病人做身體護理工作,如更換傷口紗布,不要接觸病人體液,以免傳染到疾病。
不是家人-不可有親密護理,如洗澡、更換內衣褲等,不可替病者或家屬做決定。
不是工人-不需做粗重工作,保護自己身體。
不是傳教士-不要强迫別人信仰自己的宗教,不要借用義工身份來傳教。
不是演員-不可做作,被人感激。最好用真誠來對待病者和家屬,不要虛偽。
不是老師-不要從教導他們得快感,提高自己自尊心,祇會令家人覺得自悲沒用。
不是主角-不可替家人做了他們能夠做到的東西。他們需要為病者付出。
不是大情人-不可以到處留情,要有界限。不要誤會家屬的感激是有情意,亦要小心家屬在心靈脆弱時可能會錯亂地處理感情。
不是社會工作者- 政府法例、福利條件、申請手續時常改變,不是行內人每天工作接觸,無法清楚明白有關最新法例,所以不要給予錯誤指引。最好由社會工作者指示,如果病人和家屬不懂詢問或言語有障礙,便可以幫助他們詢問。
不是翻譯者-解釋或翻譯一些 簡單的文件還可以,但遇到法律或其他專業文件,最好交由認可翻譯員翻譯或專業人士解釋。
外人介入有時會引起家人和病人衝突,或家人和家人衝突。信任和感情需要時間培育出來。在培育期中,誤會容易發生,尤其是當病者和家屬都是身心疲倦時,或两派不和的家屬可能利用外人做作戰工具。
一個小小的動作或一小句不經意的說話便足以給家屬留下一個深刻長久或好或壞的印像。有些義工突然被吩咐不需要再前去探訪,想來想去都不知道是甚麼原因。
義工或輔導員切勿把自己的態度加諸別人身上,比如去探訪一位自殺者的親屬時,必須接納自殺死者的抉擇和行為,亦接納親友的情緒感受,不要排斥他們任何一方。因某些宗教背境,你可能認為自殺是罪大惡極的行為,自殺的人犯了罪。你以為自己比死者更明白事理,但是你從未曾感受過死者心中的痛苦。若能承認自己也有痛不欲生的時候,便會較能明白死者為何選擇自我了斷,較易接納死者的抉擇。
過程(Process)
義工的責任是幫助病者和家屬,所以首先要找出病者和家屬的需要。如果自己未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便需要代找適當人選。如果他們不朋白義工的意義,便需要解釋角色和責任,表明樂於效勞,並强調私隱權。
當你陪伴照顧病者時,全心全身臨在,不要人在心不在,病者才是注意的中心。由病者和家屬帶領談話,集中精神在當下發生的事和溝通的主題,用心去聽。生活緊張令到很多人無時無刻在想著下一刻鐘或下一步要做什麼,常常和時間鬥快。結果聽不懂別人所說的話,做不到別人想你做的事,感受不到別人的情緒。因此,無論你是病人的家屬或朋友或義工,溝通技巧是很重要。你要學懂怎樣去講、去聽和非言語的溝通。(在此網站另有文章討論「溝通」和「怎樣協助病者和家屬」)
要做一個好的探訪者必須先學會怎樣不需要別人的注意,和學會怎樣去注意別人。
義務探訪者的得益
臨終照顧是活生生的死亡教育,透過實際接觸病人,讓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從中領悟不少事情。
由臨終病人身上,明白死亡過程,學懂死亡的問題,從人必死和不知道何時會死的角度來觀生存生命,更能體會生存和生命的意義,看透生死。將來可能幫助自己和親友面對死亡。我們更能了解自己,透悟自我有限,好好利用時間。
很多人在照顧病者一段時間後,更趨成熟,更能放開世間的執著,對生活上的細節不再那麼計較。他們學懂怎樣去面對死亡,去關心和聆聽別人,提高自己的人生質素。(很簡單地說,生命質素指肉體的情況,生活質素指人際生活享受情況,人生質素指做人有沒有負起責任,對人有沒有貢獻,承行天命。)
習慣了病者發出的氣味,看慣了病者因放射治療所引起的皮膚問題或皮膚潰爛流血流濃,習慣了照顧病者的大小便失禁。再也不會對這些難受的事物大驚小怪。
義務探訪者的危險
有些病者患有傳染病,所有接觸他的人都有被傳染的危險。詢問清楚傳染途徑,做足專業人士指示方法,不可隨便,比如為了方便,不帶手套。但盡量不好令病者感到尷尬。
有時義工朋友一片好心,但不被病人或家屬重視,反被他們埋怨。試圖找出原因,可能事出有因,解決後便沒事。
服務一斷時間之後,和病者建立友誼,他的死亡令你痛苦,需要哀悼。尤其是服務對象有時和自己已去世的親友相似,可能會鉤起自己以前未完結的哀悼。
有被投訢,甚至控告的危險(極少),最好避免單獨探訪異性人仕。同時,當家屬哀悼時,心情不好。他們會對那些和病者有關的人發怒,認為他們的做法不當,引到病者死亡或更痛苦,予以控告。
回顧
自我反省,需要有自知之明 (Self-aware),知道自己的强項(Strength)、弱點(weakness)和有限(limitation)。以免自己和接受探訪者受傷害。需要常清楚明白自己目前的感受。
需要定期和在有需要時個別或小組相討 (Supervision),評估一下有沒有做錯。
生死攸關的問題對人的心理情緒影響很大,需要很多心理支持 (Debrief)。
當和朋友談及自己工作時,預先想一想要講的東西會不會違反個人私隱 (privacy)。所有和病人或家屬有關的事情都應保密(Confidential)。在澳洲華人圈子細小,聽者不難知道所談及的事件是涉及某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