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護理 Spiritual Care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若過得比較順利平穏,或者文化修養不高,思想比較簡單的人,往往靈性需求比較少。若人的文化修養高,或遇到人生重大挫折,如災難、重病或死亡,便會想到靈性問題。或者年紀愈來愈老,感到孤獨、失控、空虛或者害怕健康續漸變壞,便會開始想到靈性問題。

甚麼是靈性問題?

當臨終病人的傷痛已經到達無法承受的程度,感覺到肉體漸漸失去重要性,他們開始覺得在人世間所有東西都沒多重要,體會到人之有限,生命短暫。感到一生勞碌鬥爭得來及囤積的財富、名譽、地位和權力等,毫無價值。他們或多或少會重新探究比身體和心理更高層次的問題,他們便會去探索生命深層。

他們會嘗試探討死亡、失去自由、失控、孤獨感、生命意義、痛苦的意義、生存的意義、死後的世界是怎樣、有沒有超凡個體(supernatural being)如神、天主、上帝、佛祖等的存在。

有些可能因此而遇到這心靈方面的煩惱。本來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會開始探討各宗教的教義。本來有宗教信仰的人,亦會在程度上有所改變。這些改變會影響他們對病痛的看法和感受,亦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靈性問題處理不當會增加病者的痛苦。

若果病者感到迷惘,心路歷程不知何去何從時,是須要別人幫忙。如果做得到,家人或朋友可以幫助一下。若果家屬或朋友未能幫助,可以通過醫護人員介紹找一些對死亡有經驗的宗教人士如牧師、神父或和尚等。若果病者沒有宗教信仰,有些有經驗人士如醫院牧靈能夠在毫無宗教氣氛下幫助病者。

怎樣知道病者可能有靈性上的問題?

從以下幾點可以懷疑病者可能有靈性上的問題:

  • 從觀察病者,發覺他的痛苦比預期的特別多。

  • 須要特別多的鎮靜劑來幫助入睡。

  • 絲毫的外在因素使激起很多的內心情緒波動爭扎。

  • 不能夠好好地接受病痛這事實。

  • 對以往的錯過覺得很內疚,認為這病是上天對他的懲罰。

  • 時常問以下的問題:

生命、痛苦及死亡的意義

何必偏偏選中我?我為甚麼偏偏要在這時候受這些痛苦

金錢、物質、地位的價值。

有沒有比人更高的超凡個體,例如上帝、天主、佛祖等?如果有,誰是真的?

人死後到那裡去?有沒有天堂、地獄、輪迥…

  • 病者可能對祈禱、信仰或其他和宗教有關的事物禮節特別有興趣。希望去宗教場所走走、參與宗教禮儀、閱讀宗教刊物或希望會見宗教人士等。已經有宗教信仰的,可能會比以前更投入,出錢出力,希望上天打救,挽回生命,或者希望死後會到極樂天鄉。沒有信仰的人,開始對宗教有興趣起來,很快答應朋友的邀請,參加宗教敘會。

家屬亦可能有靈性上的問題須要處理。評估一下他們有沒有同樣現象。

怎樣評估

處理每一件事情最基本的第一步是要評估一下病人有沒有這樣問題,如果有,多嚴重?這些已受到心理創傷的人需要甚麼,我們怎樣可以幫助?嘗試跟他們討論一下。

一個不是正在面對死亡的人,尤其是一個不同年紀、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宗教背境的人,是很難真正了解病者複雜的心靈感受。但為了要幫助病者,我們便要試圖去盡量了解他們。

不妨直接問一問他們:事到如今,有沒有事情還未做完?你害怕些什麼?你想不想見某些人和他們討論一下?你認為死後世界可能是怎樣的?你害怕嗎?評估一下他們的信仰,他們對這方面的熱心程度。問他們信不信有超凡個體的存在?在那麼多宗教中,比較相信那一個?想不想知道更多?

在評估時不要批評他們的痛苦感受。他們感到痛苦就是痛苦。令他們明白這些痛苦現象是很普遍的,很多人有和他們一樣的感受。很多時候,評估的過程已經有治療效果。

怎樣處理

處理的主要目的是要減少他們在這方面的痛苦,和使病人得到希望和力量,去面對種種的未知(Unknown)、不確定(uncertainty)和挑戰(challenge)。

人是感情動物,有思想,懂得預算自已的未來和前途。當知道自己的生命時刻有限時,自然是一個很大的心理衝擊和傷害。有些病人很快便能夠接受,欣然面對挑戰,完成人生最後一程;有些則須要較長時間才復原。但有些卻懷著極度的心理痛苦,一日一日地捱到最後一口氣。有些病人祇是感到痛苦,但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有什麼可以做來減少痛苦。要幫助他們,病人或家屬需要知道自己在那方面有甚麼問題。

靈性問題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大範籌:

  1. 身份,自我形像:與自己修和。

  2. 人生意義,生命意義,痛苦意義,死亡意義:與神/上天修和。

  3. 人際關係,愛:與別人修和。

  4. 延續問題,死後何去何從:超越死亡。

身份 - 我是誰

我是不是祇是別人能夠看見到的這個軀體?所有器官的總和?隨著疾病變得嚴重,身體器官被割去,或者功能續漸減退喪失,我這個人是不是正在續歩喪失?

別人問「你是誰」時,你常會回答你的名字、你是誰人的父親或兒子,或那一公司的某職位,那麽你是否祇是這些角色?當你老病到不能從事這些角色時,你是否不復存在?

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聆聽病人和家屬的回顧時,試圖著重病者正面的貢獻和經驗,不妨邀請他回憶一下往事,敘述一下他的孩童時代的生活、他的學生時期的趣事、他的生活奮鬥經驗、他的生活轉捩點、他的風光及低潮時期、成敗功過及貢獻,得到甚麽教訓而希望後人能有所警惕,體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後代對他的生活有興趣,希望將之永遠留有腦海中。子女因他引以為榮,朋友同事慶幸曾經與他有往來。

病者能夠因此肯定自己的重要性,體會到一生沒有白過,重建一個好的自我形象。病人不再埋怨自己、不再內疚做了某些事,或後悔沒有做某些事,能夠和自己修和,這是對病者極佳的肯定和支持。肯定生命的重要性和目的,令他感到繼續活下去有意義。

生命回顧即有系統地去回憶生命中以往種種的傷痛和快樂的遭遇過程。從他們以往風光日子和人生低潮,悟出人際關係、人生哲學,從他們生活的主要經驗,在以前痛苦的日子時候,有什麼東西曾經幫助過他們?領畧到上天以前怎樣照顧過他們。他們可能還記得,古今中外幾多偉大人物,甚至基督或佛佗也曾經經驗過同樣的痛苦。他們對以往生活和痛苦得出的意義,悟出生命的意義和和痛苦的目的。

我會在另一文章詳細討論「我是誰」和「回顧一生」。

痛苦、死亡及人生意義

人到了生命的最後的階段,在身心靈痛苦時期始問:「為什麼是我得癌症?什麼我要受這些苦是不是我以前做錯了事的報應?為什麼我要得到這個懲罰?為什麼好人早死?」喪親喪兒女的人也會問:「為什麼愛兒夭折?為什麼英年早逝?」尤其是那些相信因果報應的人,認為目前的痛苦是以前所做壞事的因果業報。

在受苦的人往往會覺得我沒做過很多錯事,為什麼自己和親人要受這麽多痛苦?他們覺得上天不公平,覺得氣憤和痛苦。天主(神)愛世人,衪眷戀我們,也有能力消除我們的苦難,為什麼衪要讓我們受這些苦?究竟有沒有天主(神)的存在?如果有,祂究竟在那裡?衪是不是愛我們的?是衪沒能力嗎?還是祂正在試探我對祂的信仰夠不夠堅定?

除了問原因以外,他們亦會問後果。現在的痛苦有甚麼作用或價值?可能這是上天(神)要勵其心志,預備他們將來做大事的方法,或者他們是在做一些補贖,在死亡後可以直接上天堂。

所以,當有痛苦的人問甚麼是「痛苦的意義」,「意義」不單是指「意思」(meaning)。「意義」亦包括「前因」(cause),「後果」(consequence),「價值」(value)和「用途」(purpose 或 use)。

一件事物對不同人有不同的價值和用處,前因和後果。所以,同一疾病對不同病人有不同意義。

大多數人都不停地和潛意識地在評定他們生活上不停發生的事物對自己的意義,才決定選擇下一步做甚麼事情。探究意義幫助檢討和重訂在餘下日子裡做人方針。目前我那麼痛苦,餘下的日子怎過?

他們會衡量一下存在的價值。既然知道自己快將死,那為甚麼還要活著呢?既然死亡最終會無情地徹底否定人生,我這樣活著有意義嗎?那活著的意義又在哪裡呢?他們會問:「我的一生有何意義和價值?我的存在到底為什麼?為什麼我要這樣活下去?」

所以除了探究痛苦的意義,他們還會從這裡伸延到探討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意義是甚麼這類問題己經超出心理層面而進入靈性境界。

在探討人生意義時,很多人學會「人必死」的哲學。意識到一天比一天接近死亡後,一種很普遍的心靈問題是價值觀的改變。本來很重視金錢、權利、面子等的人,在得了癌症之後,才開始發覺這些身外物比較起健康、親情、友情是何等不足。開始不再關注於今世的物質獲取團積,不再祇顧著事業、美貌、找更多錢去供屋、買靚車、衣服和美食。退一步看看人生的目標是不是祇是這些東西,我是不是祇需要這些物質。一向非常熱衷工作的人開始重視和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遺憾以前沒有好好地和他們一起。從此學會怎樣好好地去生活,過一個充滿愛的快樂人生。

有很多以上所談「為甚麼」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有時給病人一個答案,未必能夠幫到他,他未必接受這答案。要讓他悟出一個他能夠接受和適合他的道理。如對這些「為什麼」找不出和悟不到答案,便會耿耿於懷,帶來不滿和挫折感。祇要有一天他能夠悟出道理,接受事實,和上天(神)修和,然後才可以安定下來。

我會在另一些文章詳細討論「人生意義,生命意義,痛苦意義和死亡意義」。

人際關係,愛

由此可見,人從怎樣面對死亡去學習怎樣去生活,所謂「從死觀生」。如果我們知道死亡隨時會發生,有準備隨時死去,我們對生活目標便會更清楚,更留心注意我們珍惜的東西,如親情友誼等。末期病人比較重視這些東西,因為大限將至。

死亡不祇是一個病者自己的問題,亦同時是他週圍的人的問題。他的疾病和死亡將很多人的心靈連繫起來,親友可以拋開以前的怨恨,積極熱心參予照顧病人,彼此互相支持和共同合作地支持病者。他們互相問候,互相接觸擁抱,交換心靈感受情況。保持一個良好人際關係,是各人與其他人修和的好機會。他們從病者和其他人互相學習將來怎樣活著和面對身心靈的各種壓力。

親友全程陪同病人走過悲傷的所有階段,使病人感到仍然被別人尊重和被人愛,別人還當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自己的生存還是有意義的,可以令病者不需要孤獨地離開此世界。幫助病者感覺自已的獨特性(請參考我的另一文章「我是誰」),他雖然外表有所改變,但他還是他,一樣受人愛戴尊重。想要他保持自尊,我們必須尊重和接納他。尊重他的意見、地位和愛他。愛是不須要一定用言語來表達的,每一個人包括病者和家人朋友都可以表達和接受愛。衹有「愛」不但可以維持到人生最後一刻,愛還可以超越死亡,永存親友心中。肉體雖死,精神永在。一個人雖死,但他可能以另一種形式繼續生存下去。

不妨問一問病人有沒有一些甚麽願望,一些未完成的事務,包括實務、情緒和靈性的事。有沒有一些想說未說的話,各人互相認錯,寬恕和尋求被寬恕,能夠與別人修和,保持一個良好人際關係,令病人無悔無恨地離開這世界。好好利用剩餘時間去愛和尋求和接受被愛和關懷,去道謝與道別。

有些比較保守的人可能不想多說,但當死亡愈迫近,自我防衛便會較鬆懈,理性的人也會變成較為感性,比較容易透露內心感受。不過,無論病人怎樣做,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的意向。如果病人未準備好,不要強迫他們。

傳統的中國文化重視家庭、家族和孝道。家庭觀念着重祖宗的祭祀與子孫的繼承。很多人在臨終前,念念不忘的,不是死後何處去,而是自己有沒有子嗣,子孫是否有出息。自己快要去見祖先,能否交代自己的責任已經完成,是否對得起祖先。這種觀念強烈得有如一種信仰,成為中國的民間宗教,倫理宗教。家庭的延續成了個人的延續,以子孫的繼承代替個人生命的不朽。子孫的代代不絕,就如同自己的生命永遠活在子孫的心中。死後升上中國特有的祠堂神檯,繼續接收過年過節時後人的禀告。好像陸游在<示兒>詩內說:「皇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好像自己死後還存在,冲淡了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和來生的盼望。

不過,這也增加了我們對此生的責任感,令到一些到臨終時還沒有子嗣或子孫不出息的人耿耿於懷。

(我會在另一些文章詳細討論「自尊心」和「尊嚴」)

延續問題

當一個人乘車快到終站時,便會想及到達後的情景。臨終病人會想及死後何去何從?死亡時,軀體不再活動,「我」是不是不復存在?我去了那裡?還是絕對的滅絕?他們的思想領域超越死亡。

這些問題沒有一個有科學研究根據的理性答案。相反地,科學的進步和全民教育解放了人的思想,摧毀了信仰的權威,但它卻無法解決當人們沒有信仰後所帶來的問題。現代人的理性化生活苦悶,自殺問題頻傳。現在需要重提信仰,反省一下改造文化過程所引起的失誤,利用宗教信仰來架起連續現實世界和死後世界的橋樑,給他們一種連貫性的感受,減少自己已經走到盡頭,前無去路的感覺。提供豐富的死亡智慧,去面對死亡的陰影,穩定病者和家屬的情緒,强化病者戰勝死亡的意志,從而幫助病者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明代憨山大師在他的<夢遊集>所說的,「從上古人出家本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為開示此事而已,非於生死外別有佛法,非於佛法外別有生死。」「生死大事」四字足以説盡宗教的存在意義。生死問題的探索與解決,乃是宗教所以必須存在的最大理由。如果我們身心永遠不死,根本就沒有宗教存在的必要。

很多人一生人好像<聖經>裡「浪子回頭」的浪子一樣,偏離正道愈來愈遠,等到聽到死亡喪鐘鐘聲,突然驚醒,找尋回家路,和天父修好。

當和病人討論害怕的事物,時常包括死前的痛苦和死後的世界等。鼓勵他們説出對未來世界的想法和恐懼。令他能夠有機會正面去面對和切底地去討論一下死亡。和三两知己一起探討靈性問題是比一個人自己去探索容易。人有沒有靈魂?死後何處去?有沒有天堂、地獄、輪迥?沒有人可以肯定地知道。不過,有沒有答案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這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各人應有所得著。如果你沒有一組志同道合,對靈性問題有興趣的朋友,一起敘會研討,你可邀請一两家屬或友人定期傾談。風花雪月,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談時,始終會漸漸打開各人心扉,談到親密內心感想感受的說話,然後談到生死靈性問題。

這類的討論通常沒有一個切實的結論。很多靈性上的問題是沒有人能給予一個完滿的答案。病者亦不希望從任何人得到答案。衹是希望在靈性旅途上有人能倍伴他們。因此讓病者自己從自己的經驗中,悟出對他有用的答案。盡量全心聆聽病者,尊重他以往的獨特生活,對病者的不幸,試圖用同感心來回應。不要批評他的過錯或決定,亦不要批評或否定他對生命、痛苦或死亡的價值意義的看法等。發覺在他週圍的人都跟他一樣不明暸很多靈性的問題,他會覺得安慰。令他知道靈性上有問題是正常的。在各人心目中,他還是一個有尊嚴可敬可愛的人。尊重他的參與,詢問他的意思,令他感到他的重要性。

朋友的信仰,可能有別於病者和照顧者的信仰。朋友可能覺得自己的信仰才是正確的。同時,出自內心一片好意,希望病者死後,可以到達一個永遠美好的地方。朋友可能會盡力說服病者和家屬跟隨自己的信仰。亦可能不知不覺間再三勸導他們跟自己去參加宗教集會。病者和家屬或許沒有興趣,但基於禮貌上可能會同意試一試,最後可能會暗示不再去。

如果病者和家屬有他們自己的宗教信仰,做朋友的,不應批評他們的宗教是異端邪說,令他們猶疑。應該尊重他們的信仰自由和決定,不要強迫他們,令他們難做,破壞朋友間的關係,以及破壞他們和他們所信仰的神的關係,加重他們的精神壓力。更不幸的是他們趕不及接受一種新的信仰便死去。所以如果趕不切重建一道牆時,便不要拆去別人的圍牆。在人生盡頭,很少人會改變自己一生幾十年來熟悉的信仰,除非以前的那種信仰令他們失望,或本來就沒有信仰,在這時期,他們才開始對靈性問題開始感興趣,開始有信仰。這時,朋友可以按他們的需求,答覆他們在宗教上的疑問。如他們不反對,亦可以介紹熟悉的宗教人士給他們認識。若要帶領病者參加聚會,亦要按病者的體力而為。

有宗教信仰的病者亦可以有靈性問題。有些更對他一向信仰的神生氣,如果衪真的是全能全知和愛世人,衪為什麼能夠允許世間有這麼多災難,允許我有這些痛苦。如果神真的存在的話,便治好我的病。如果神真的存在和能夠醫好我的病的話,我便相信衪。相反地,有些信仰堅定的人認為上天的這樣安排有衪的理由,也許靠這些痛苦來磨練自己,或洗淨自己以前的過錯,為來世或永生作好準備。

有需要時便要引進有關宗教人士介入幫助。從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史來看,它最早期起源於宗教人士對病人的靈性安慰,立足於基督博愛的基礎上。

發展靈性連繫

每一個人有自己生存和生活意義的基本問題。我從那裡來?我將會往何處去?我為什麼要生存在世上?人和這個世界的關係是怎麼樣的?這些問題沒有一個全人類都接受的理想答案。但因信仰原因,各人有自己的答案。若果沒有答案,有些人便可能感到痛苦。有可能的話,找一種自己覺得舒服及對你有意思的靈性連繫,追隨它,參與它的儀式,明白它的道理,和它的神師和教友討論,寄以希望。在深入研究之後,仍然有覺得不妥當之處,不妨看一看其他宗教,找尋一種合適自己的信仰。不要强迫自己逗留,或覺得對不住朋友而不好意思離開。

佛教徒認為人従中陰身來,又往中陰身去。死後有六道輪迴觀念,死後有機會再生為人。如果輪迴到其他道,如畜牲,還有機會重回人間或天道,更好的是能夠脫離無盡的生死輪迴,到西方極樂的涅槃。這樣冲淡死亡恐懼。

督信聖三一宗教如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信徒,相信人有永遠不死的靈魂,冲淡死亡引致絕對毀滅的恐懼。他們視天主(上帝)為天父,是一個愛自己的父親,會在今世及在將來死後會永遠照顧他們。當面對問題時,他們會好像孩子向父親求助一樣,深信父親會保護他們,給予他們最好的。甚至肉身死後,靈魂亦會去到慈愛的天父懷抱中,得享永生之樂。

但有些人可能在孩童時候缺乏父愛,對父親有一個壞印像。很難將天父想像成為一個仁慈可靠的個體,尤其是當面對困難時更對天父欠缺信心。

因為神是超自然和看不到的,是抽象的。善於理智分析的人常常批評有信仰的人迷信,他們更覺得宗教儀式多此一舉,沒有科學化的解釋。有何証據這些儀式做作可以有甚麼多效用。不過,當這些人面對死亡時便少了信仰來支持他們。有些病人則在面對那麼多種宗教信仰時,花多眼亂,無所適從,難以選擇。

祈禱

有些病人有無比信心,相信祗要他們祈禱夠多,朋友能夠代禱,他們有希望康復。這樣給病人和家屬很大希望,減少痛苦。但是,希望他們能夠明白,到後來,疾病如果沒有康復,不要對神忿怒。祂有祂的計劃,祂不需要跟隨你的意願去做,你亦沒有跟隨你的孩子所有的意願去做。以前我有一場大病,很多教友為我祈禱,我感到甚為安慰,領畧到很大支持。所以,無論病有沒有好轉,祈禱能夠帶來益處。

有些病人發覺祈禱對減少疼痛和應付一些病狀有幫助。他們很多都不是祈求完全康復。有些甚至沒有祈求上天減少他們痛苦。但通過祈禱及念經,他們感到他們的神和他們同在,給他們支持和力量,從而減少痛苦或更能夠扺受痛苦。祈禱給他們希望,給他們有一些控制能力。

其他方法

沈思默想(meditation)或靜觀心念(mindfulness)

要達至這種平安喜樂並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有些人最終沒有找到一種適合他們原則的信仰。無宗教信仰人士亦可以靠沈思默想(meditation)來平靜情緒得到寄託,探索非物質世界的領域。默想不一定要有一個特定思想中心或特定論題,亦不需要有一個目標或目的,不要迫自己想通某些東西或解決某些難題。祗要靜靜坐著,開放心念,靜觀心念(mindfulness)。

在默想時,默想者的心念是靈敏的,不是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他們能夠比不在默想時更能夠注意覺察到週圍事物,風聲、鳥語花香、簷前水滴、呼吸心跳、肌肉跳動、身體各部的位置狀況等。差不多每個宗教都有默想行動,令我們在四週眾多問題的影響下,還能夠保持內心平靜。有些宗教更將默想和祈禱混在一起。在臨終階段,這方法更為重要。

他們修練自己的思想態度,領悟出許多人生道理,體會到人生意義、人際關係、人神關係的重要,解決他們自己的心理和靈性問題。這種方法也是無可厚非的。他們比那些沒有這樣做的人有較大的內在空間。

其實人在世間的擁有往住是阻隔人神之間的東西。當放掉這些東西時,人會感到心情平靜,沒有因喪失帶來的哀悼,沒有想要囤積的野心。但因為與神共同擁有這天下世間的一切而感到愉快興奮。莊子説:「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齊一。」這不是一種幻覺或傳教士的功勞。他們放開塵世的束縛,享受放開執著的喜樂,超越這個世界,專注來世。邁進一個以前未到過的心靈領域。很多病人說自己和神/上天/超然個體更接近。

因為不再計較成敗得失,可能也不再計較別人怎樣對待他們。對友人的探訪和問候,不再和以前那般多要求,情緒比較以前平靜,比較以前更容易有平安喜樂。這和患有憂鬱症病人的平靜退縮不同,他們沒有焦慮和恐懼。

瑜珈術

瑜珈術和默想有些共通點。鬆弛訓練(relaxation exercise)令病者放鬆收緊的肌肉,推拿按摩氣功,利用帶有愛的温暖接觸令病者放鬆,得到平安喜樂效果。

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或咨商輔導(counselling)

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或咨商輔導(counselling)幫助接受者探查自己內心世界,發掘出埋藏在心靈深處的心靈問題,然後加以處理,平靜思想漩窩,幫助病者保持或重新得到情緒平衡。

和病人討論希望,令他感到希望還在人間可以減低靈性的痛苦。不是要他希望能夠復原,而是希望減少痛苦,病徵得到控制,希望有一個安詳平靜的死亡,希望親人能夠倍伴,希望能夠活到某一日,見到或參與某些重要事情,甚至希望快將能夠和以前去世的親愛的人會面等等。

如果病人拒絕會見專業人士,不要氣餒放棄。繼續支持他們,聆聽他們,保持一個良好關係。聆聽他們的恐懼。說出恐懼有減少恐懼的效果,尤其是得到其他人的支持。應承陪伴他們和他們一起面對。告訴他們我們是樂於效勞,隨時會聆聽支持陪伴他們,給予他們安全感。將來當他們心情準備好,或遇到問題想找幫助,他們會膽敢開口要求。無論他們有沒有要求,有一個能夠不予批評,隨時找到的聆聽者對他們是極重要。很少人真的不需要向別人訢苦或不需要別人的支持。有靈性問題的人更需要朋友和支持。

藥物治療(medication)

藥物治療(medication)不能解決情緒或精神痛苦或治好靈性問題。也許病人或家屬的痛苦是他們哀悼的表現,不應該用藥物來停止。如果焦慮、苦惱或恐懼成為處理靈性問題的障礙,或許一種溫和的抗焦慮藥物,能夠幫助病人減少恐慌至一個能夠控制的水平。

 

每種方法不是適合所有人,各人有各自喜好的不同方法。有些人經過很長時間和嘗試亦找不到一個滿意的方法。不要氣餒,這些尋找過程亦可以令他們成長。他們相信這個世界有超越人類在更高領域的神明東西他們才會去尋找衪。若果他們不相信衪的存在,便已經不會浪費精力和時間去尋找。有些人因疾病才開始去研究這類問題而有所得著。所以有些病人說要多謝上天賞賜他們疾病,令他們有機會醒覺,留意到比肉身享樂更重要得多的事,而得到永生的機會。

靈性照顧不是容易,每個問題都是可以有不同的處理辨法。沒有公式,沒有藥物,他們的問題沒有答案,各種宗教刋物也未必派用場。心靈工作是一種很私人個人化東西。個人的文化背境、家庭生活、個性、經驗、人生哲學、價值觀、信仰和信念影響他們對以上那一種方法的選擇和喜好,亦影響各方法的效果,他們亦可能覺得其他人的處理方法不當。家屬和照顧者要明白自己的想法和辦法未必是最好的。不要硬將自己的價值觀塞進病者腦中,不要迫他們跟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喜好方法。最好讓病人自己決定選擇那一種方法,不要加以負面干涉。要好好地聆聽他們,明白他們的問題核心,不加批評。待他們悟出自己能夠接受的答案。領悟的量不及領悟的質來得重要。

𥚃所敘述的是一些概括的資料。並不是適用於所有的情況之下。我不希望讀者根據這些資料來說別人的處理方法不對。若果每人都希望別人依照自己的一套方法去處理問題,衝突和不愉快自然會發生。